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湖北 >> 正文

湖北锚定“双碳”目标 书写绿色发展新答卷

Eedu.org.cn 作者:余桃晶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7/23
摘要: 锚定“双碳”目标,致力绿色发展。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3年来,湖北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美丽湖北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杨泗港段。 薛婷摄


村庄不见炊烟,绿色电能全覆盖,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红畈村成为湖北首个“零碳”村;破解“化工围江”,腾退长江岸线149.8公里,守护长江碧水东流;碳市场交易量4.04亿吨,居于全国首位……

锚定“双碳”目标,致力绿色发展。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3年来,湖北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美丽湖北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绿色低碳,潮涌荆楚。如今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勾勒出湖北高质量生态保护的脉络经纬。一系列破除藩篱、竞进有为的生态行动,让湖北的生态名片越擦越亮,“含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一份亮眼的绿色低碳发展答卷,正在荆楚大地徐徐铺展。

降碳:电力行业成减排主力军

长江之滨,武汉最大的火电厂——华能阳逻电厂,这是首批参与湖北试点碳市场交易的企业,也是首批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企业之一。“十二五”以来,华能阳逻电厂采取低氮燃烧器改造、余热再利用等多种减排手段,实现了各项污染物排放均优于火电企业超低排放限值标准。

京能十堰热电有限公司,通过优化机组供热分配、监测跟踪碳排放数据等方式,每年能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1900吨。

国家电投湖北电力有限公司是同样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之一。该公司旗下荆门绿动能源有限公司,于2022年9月29日在国家电投荆门燃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在运燃机实现30%的掺氢燃烧改造和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全球首例在重型燃机商业机组上实施高比例掺氢燃烧改造试验和科研攻关。

“一台78兆瓦的燃气机组30%掺氢,每年约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万吨。”国家电投湖北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荆门绿动启动纯氢燃机平台试验,项目完成后助力企业清洁高效生产。

如今,湖北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电装机占比达65%,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第7位的经济总量。

向新:化工企业蝶变环保先锋

走进宜昌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沿江约1公里长的景观带内,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江边一块铜铸的圆形地标上,“2018.4.24”几个字格外醒目。这里是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

斥资近100亿元,投入重大转型革新。作为大型精细磷化工企业,兴发集团全面推动“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累计投资近100亿元,拆除沿江生产装置,腾退出950米长江岸线全部进行绿化,建设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并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微电子和有机硅新材料。

不止宜昌。荆州,绿色发展正步稳蹄疾,2023年,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投资54亿元;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实现清零;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

恩施州,华中地区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作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在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湖北样板中肩负重任,该州立足“土、硒、茶、凉、绿”五大优势,生态经济蓬勃发展,去年,全州绿色新兴产业综合产值达512亿元。

数据显示,通过近几年推动长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和治理攻坚,累计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1万多个。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在Ⅱ类。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绿色制造名单中,湖北77家绿色工厂入选,数量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

如今,湖北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向“新”而行,成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答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聚链: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兴起

湖北,以其碳市场建设上敢为人先的气魄,正在绿色低碳产业拔节起势。 5月19日,湖北宏泰集团与武汉市黄陂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同设立湖北省绿色低碳发展产业基金,引导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向绿色低碳产业集聚。据悉,该绿色低碳发展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将服务湖北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基金主要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和低碳技术等产业领域。

目前,中碳登大厦汇集了中碳科技、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安泰信用评级等47家涉碳机构和企业,涉及碳金融、碳资产、低碳数字化科技等细分领域,初步形成“一栋楼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碳市场服务产业链。而以中碳登大厦为中心,200余家涉碳服务企业、机构汇聚武昌,“双碳”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如今的湖北正以“链长+链主+链创”机制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湖北联投集团、盛隆电气等8家链主企业,推动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家链创机构,与省内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建立创新联盟,支持链主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据了解,依照《湖北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湖北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将达6000亿元,建成1个年营业收入500亿元、3个年营业收入300亿元、两个年营业收入2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

喻妙 李文瑞

相关链接

湖北碳排放交易大事记

2011年11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湖北、广东、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共两省5市启动碳交易试点,湖北随即启动地方碳市场建设工作。

2013年2月 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湖北碳市场建设的制度制定、技术保障体系、市场启动等重点工作时间节点进行了明确。

2014年3月 湖北省政府审议通过《湖北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暂行办法》,对湖北碳市场的碳排放配额分配和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激励和约束机制、法律责任等重点内容进行了明确。

2014年4月2日 湖北试点碳市场正式开市,这是中部地区唯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湖北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之后第六个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省市。

2016年9月 湖北省政府公布《关于修改〈湖北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暂行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的决定》,将湖北碳市场纳入标准进行了调整,有效扩充了纳入企业数量和纳入排放规模。

2017年12月 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启动。国家发改委宣布由湖北牵头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的建设与运维工作。

2021年5月20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牵头先行出资设立了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碳登),提供注册登记和交易清结算服务,中碳登是生态环境部唯一授权建立和运营的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机构,是全国碳市场核心基础设施平台、国家气候变化政策实施支持平台、中国气候投融资市场定价基准平台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展示窗口。

2021年7月16日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在北京设主会场,在上海和湖北设分会场。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中碳登成功落户武汉。

2023年12月 湖北省政府审议通过《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共计7章42条,主要对湖北碳市场扩容、数据质量管理、丰富交易手段等内容进行了修订。

2024年3月1日 新修订的《湖北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暂行办法》正式施行。湖北碳交中心通过优化交易机制、升级交易系统、鼓励机构入市、降低交易费率等手段,区域碳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券商、机构投资者重点投资的国内主要碳市场。

截至2024年6月21日,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量为4.03亿吨、成交额达98.06亿元,分别占各地方碳市场成交总量和成交总额的42.9%、41.7%。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