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发布
[内容预览]
| 2023/10/9 15:36:27本报记者徐卫星北京报道 《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在北京正式发布。 《报告》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环境学院在腾讯及众多专家的联合支持下编写而成,通过对169项指标进行追踪,覆盖了全球197个国家,探讨了各国在碳中和目标、技术、资金和国际合作等关键指标上的表现,并独创性地生成了1500余种代表不同公平原则的碳排放空间分配方案,用以评估各国碳中和目标与各种分配方案间[阅读全文]
-
解决缺水问题!便携设备让你能“凭空取水”
[内容预览]
| 2023/7/11 11:51:22科技日报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手持设备,让你可以“凭空取水”——仅使用阳光作为能源,从空气中提取水分子并将其转化为可饮用水。研究团队指出,气候变化使全球干旱状况进一步加剧,该设备可以在任何地方提供清洁水,有望解决紧迫的缺水问题。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自然·水》杂志。 这种“采水机”由一种被称为金属有机框架(MOF)的超多孔材料制成。研究团[阅读全文]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全球水危机迫在眉睫
[内容预览]
| 2023/3/22 17:30:28中新网巴黎3月22日电 为纪念3月22日“世界水日”的到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水机制发布最新一期《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报告警告,如果不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缺水问题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愈演愈烈,城市区域更加严重。 这份由教科文组织代表联合国水机制出版的报告指出,全球有20亿人没有安全饮用水,46亿人缺乏管理得当的卫生设施;有20亿至30亿人每年至少有一个月会遇到缺水问题,这给他们的生计造[阅读全文]
-
如何用好气候风险信息披露国际标准?
[内容预览]
| 2023/3/6 15:35:33本报记者乔建华 对关注碳信息披露以及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来说,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小组(英文缩写:TCFD)并不陌生。基于其提出的四要素气候风险信息披露框架和11条披露建议,建立了气候风险信息披露的全球参考标准,成为认可度比较高、运用广泛的气候风险信息披露标准。 截至2022年11月,TCFD得到了全球4000多家大机构的支持,遍布10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英国、新加坡及日本等国家发布政策,[阅读全文]
-
积极应对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新态势
[内容预览]
| 2023/2/6 9:46:25崔野 海洋塑料垃圾是海洋和环境治理领域中新兴而紧迫的议题之一,对我国而言,准确识别并积极应对海洋塑料垃圾问题是履行国际责任的必然要求,更是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抓手。 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刻不容缓 塑料曾被誉为“人类的一大杰作”,具有成本低廉、轻质便捷、结实耐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方方方面。塑料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诱发了多种环境污染问题。据欧洲塑料协会统计,全[阅读全文]
-
发展低碳 增添绿色
[内容预览]
| 2023/1/10 22:18:14Russia 俄罗斯 提出新型中子吸收剂方法 增强核反应堆安全可控性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董映璧 高温气冷堆是第四代核电堆技术,具有安全性好、效率高、经济性好、用途广泛等优势。高温气冷堆通过核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转化实现发电,能够代替传统化[阅读全文]
-
联合国:臭氧层恢复已步入正轨
[内容预览]
| 2023/1/10 22:17:05当地时间1月9日,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指出,臭氧层有望在40年内恢复,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化学品的行动已惠及旨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 这是由联合国支持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科学评估小组当天发表的结论。该小组首次对地球工程等新技术进行了审查,并就对臭氧层的意外影响发出了告诫。 该小组每四年发布一次评估报告,本次报告证实,逐步淘汰近99%的禁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已成功地保[阅读全文]
-
地球已被太空垃圾包裹,航天任务受到影响
[内容预览]
| 2023/1/3 9:58:29虽然人类已经可以对部分太空垃圾进行有效的编目管理,但对于如何批量处理太空垃圾,目前仍然缺乏直接高效的办法。专家认为,要区分太空垃圾所处的轨道高低和体积大小,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手段进行处理。 实习记者 都芃 不久前,一大块俄罗斯太空垃圾靠近国际空间站,导致国际空间站不得不进行机动规避,这也导致了宇航员原本预定的太空行走计划被迫中断。而这种事件并非个例。2022年12月15日,俄罗斯“联盟MS-22[阅读全文]
-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内容预览]
| 2022/12/21 9:47:56当地时间12月19日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主持召开COP15、《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名古屋议定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黄润秋指出,COP15第二阶段会议围绕“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大会主题,顺利完成会议议程。成功召开了高级别会议,中国国家主席习[阅读全文]
-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成功通过
[内容预览]
| 2022/12/20 10:44:16新华社加拿大蒙特利尔12月19日电(记者黄垚 史霄萌)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19日凌晨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 经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近两周的谈判磋商,在大会主席国中国的引领和推动下,各缔约方在“框架”目标、资源调动、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等关键议[阅读全文]
-
抓住能源变革破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内容预览]
| 2022/12/19 15:58:32“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人逐渐意识到,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必须与应对气候变化视为相辅相成的两个目标,实现二者协同治理,而破解危机的关键就是要抓住能源变革这个重要因素。”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穆雷玛在“生物多样性与能源革命论坛”上视频致辞时表示 本报记者张倩蒙特利尔报道 当地时间12月16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全球能源互联[阅读全文]
-
促进农业和食品系统可持续转型
[内容预览]
| 2022/12/19 15:57:28“即使是像荷兰这样拥有很高效的农业系统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丧失也仍是一项挑战,因此推动向更有韧性的食物系统转型非常有必要。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并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 ——荷兰农业、自然及食品品质部自然与氮政策部长克里斯蒂安·范德沃尔在“认识自然、管理自然,促进农食系统转型”边会上指出 本报记者张倩蒙特利尔报道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阅读全文]
-
“2022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发布
[内容预览]
| 2022/12/16 9:01:31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发布“2022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嫦娥探月工程、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应用、猎鹰重型可回收火箭、港珠澳大桥、超大规模云服务平台、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新一代电动汽车在内的全球十项工程成就入选。 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指近五年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并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创新重大成果[阅读全文]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主题边会在中国角举
[内容预览]
| 2022/12/9 9:15:13本报记者李欣蒙特利尔报道 当地时间12月7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开幕日,中方在中国角举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主题边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边会并作主旨发言。 黄润秋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才能守护好蓝色地球家园。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直接受益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形成[阅读全文]
-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 第二阶段会议举
[内容预览]
| 2022/12/8 20:52:34本报记者张倩蒙特利尔报道 当地时间12月6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长吉尔博,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德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穆雷玛出席发布会,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黄润秋首先向参会记者介绍了COP15[阅读全文]
-
丙烷空调可减缓全球变暖
[内容预览]
| 2022/8/17 16:28:55使用丙烷作为空调制冷剂所产生的强效温室气体较少。图片来源:Getty/Sefa Ozel 8月1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使用丙烷作为空调制冷剂可以避免全球变暖约0.1°C,这相当于完成《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变暖控制在高于工业水平1.5°C以内的目标的三分之一。 1987年,大多数国家承诺放弃冷却设备中使用的消耗臭氧层的气体,转而使用氢氟碳化合物(HFCs)。[阅读全文]
-
推进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内容预览]
| 2022/8/8 9:50:00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对全球能源、技术、经济、社会发展、国际治理等都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目前,全球已有137个国家、116个地区、240个城市、737家企业明确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欧盟、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及韩国等颁布或修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项法律,加大了全球清洁能源领域投资。近期,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预测,2022年世界能源领域投资将增长[阅读全文]
-
欧洲多国迎来“倒春寒”,原因何在?
[内容预览]
| 2022/4/20 15:16:50本报记者文雯 一场罕见的寒潮近日“袭击”了欧洲,不仅让众多农民苦不堪言,也加剧了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 寒潮突袭欧洲,创下多项纪录 “今年4月初,欧洲多国受到寒潮影响,英、法、比利时等国遭遇极寒天气,多地气象站甚至打破了同期的低温记录。”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极地气象委员会委员李熙晨介绍说。 据报道,来自北极的冷空气席卷荷兰大部分地区,4月1日荷兰东南部林堡省马斯特里赫特最高气温仅为1.[阅读全文]
-
空气污染影响全球99%人口
[内容预览]
| 2022/4/7 8:38:58世界卫生组织(WHO)4月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99%的人口都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高于4年前的90%。 在全球1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印度占据9个城市,并且是由PM2.5微小污染物造成的。 最新数据库显示,艾哈迈达巴德位居榜首,德里排名第三。对于一种更大但仍然有害的污染物PM10来说,十大污染最严重地区的名单更加多样化,其中包括巴林、印度、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南非和沙特阿拉[阅读全文]
-
2021年度气候变化十大科学事件发布
[内容预览]
| 2022/3/16 15:34:53为及时反映国内外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领域热点事件和国内外气候变化领域前沿科学进展,2022年初,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于启动 “2021年度气候变化十大科学事件”评选活动。 专家组在初步遴选的基础上,通过函评方式邀请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气候变化领域知名专家(包括IPCC评估报告主要作者、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主要作者等)对候选事件进行了评选,评选确定的“20[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